关于美国援乌问题,此前美方“暂停部分对乌军援”似乎是一场乌龙,国防部未与其他部门,甚至未与总统本人密切沟通,总统面对媒体时也暗示自己“不知情”。但从效果看,这次“暂停”已试探出各方态度,美方也在政策和投入上做出调整。
首先,美国虽宣布“援乌已恢复”,但恢复到什么程度才是关键。很明显,美国并不愿意继续大规模投入:此前是“部分暂停”,现在是“部分恢复”,一进一出之间折射的是华盛顿的真实心态。
我们也注意到,泽连斯基此前明确要求美方提供“爱国者”发射系统,但目前美方仅就弹药做出调整:先前撤回的40枚“爱国者”拦截弹,现确认先提供10枚。乌方反应激烈,认为美国“后撤”已影响战场态势。按一次拦截需两枚计算,10枚仅够一场战役,而美国年产“爱国者”拦截弹仅550枚,远不足以支撑乌军长期消耗。
因此,美方提出的“替代方案”是:更多由欧洲国家承担责任。乌方索要的发射系统,美国打算让德国提供;美欧可分担成本,或干脆由欧洲自行出资。这意味着,乌克兰未来仍可能获得美制装备,但只能“购买”,不能“索要”,更无法继续倒逼西方、尤其是美国无条件供武。
就特朗普本人而言,其政策仍在动态调整:一旦战场局势或美乌、美欧关系生变,他随时可能再次改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