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泰国公共电视台报道,7月28日23:50至24:00停火生效前的最后10分钟,泰柬边境爆发了最为激烈的交火,双方在边境上演“最后一搏”,试图在停火前争夺战术优势,或宣泄情绪。目前,双方持续5天的冲突,造成不少伤亡代价,双方至少36人死亡,含22名平民,27万人流离失所,边境600所学校关闭,贸易全面中断。
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东南亚的局势,不能再继续乱下去,各方纷纷介入调节冲突,最终于7月28日,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主持下,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与泰国代总理普坦于布城达成协议,停火时间是当地时间24:00起无条件停火,并且双方为了增加互信,督促停火彻底落实下去,也制定了后续机制,7月29日军区指挥官将举行非正式会议、8月4日进行边界联合委员会会议。
而停火协议之所以落实的这么快,这么干净利落,主要还是敦促停火的代表“够分量”,从谈判现场来看,美国驻马大使与中国驻马大使罕见同框,均坐于谈判桌后方,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明确感谢“特朗普果断调停”与“中国建设性参与”,普坦则强调协议基于“诚意”达成。
而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在社交媒体发帖,也特别提到了中美的身份,分别代表“协助者”与“参与者”,促成了这次停火协议的达成,他也对中美和马来西亚表达了深深谢意。
要知道,双方若没有外界关于,想要自己达成停火会很难,一方面是因为“通话门”事件,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基础,另一方面,冲突升级的太快,事件始于7月16日泰国士兵踩中地雷受重伤,泰方指控柬埔寨“新布地雷”违反《渥太华公约》,柬方反驳为“历史遗留雷区”。
7月24日,双方在柏威夏寺周边4.6平方公里争议区交火,泰国出动F-16战机空袭,柬埔寨以火箭炮还击,冲突迅速升级为十年来最严重军事对抗。
所以想要在这种局面下促成停火,难度仍然不小,目前放眼全世界,只有中美和东盟出手,才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。
不过,中美的调停策略,也存在本质差异,一方面, 中国是低调务实,依托区域机制进行调节,中方坚持“东盟主导”原则,外交部发言人强调“殖民遗留问题需区域共同治理”,拒绝直接介入,而且现场中方代表全程未插话,这也说明,对马来西亚调停权的尊重。
另一方面,美国采取的是高压胁迫,利益优先,就在双方谈判前,美国的威胁就到了,特朗普以拒绝达成贸易协议为由,逼双方和解,而且还要征收高达36%关税,如此一来,将精准打击柬埔寨纺织业和泰国农产品。
但无论如何,这场持续5天的冲突,终于画上了句号,算是达成了停火,也符合国际社会期待,但一个问题是,就在最后10分钟仍然爆发激战,说明双方并未彻底解决恩怨,停火只是当下的短期选择,长期来看,伤口仍然难以愈合。